经典战车!德国“黑豹”坦克的被迫全球化

来源:ayx爱游戏官方    发布时间:2025-06-15 07:30:00

  德国在二战期间装备使用了多种型号的坦克,其中最受对手好评的恐怕就要算是V号中型坦克“黑豹”了。这种坦克是盟军和苏联红军渴望的战利品,一旦在战场上缴获就会对其展开各种评估,甚至投入本方使用。二战结束后,不少国家对于“黑豹”的兴趣依然不减,对这种德国坦克的使用和评估又持续了好几年。

  苏联红军在1943年7月缴获的第一批“黑豹”坦克,是来自于库尔斯克战场上的“黑豹”D型这种早期生产型号。这些“黑豹”坦克是在没有经过充分试验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的,希特勒希望这种新式武器能够压制苏军的T-34坦克。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军至少缴获了29辆“黑豹”D型,这些坦克大多是因为机械故障与发动机起火而损失的,有的是因为压上了反坦克地雷。其中有5辆“黑豹”的致损原因是燃油泵破裂导致发动机起火,这充分表明了早期型“黑豹”的技术缺陷。

  从7月20日开始,苏联的技术人员就对这种新型德国坦克展开了技术评估,评估的结论报告还在当年秋天与西方同盟国实现了分享。通过对“黑豹”D型的仔细检查,技术人员认为这种坦克拥有出色的整体设计,核心要素是“强有力的武器、高质量的光学系统和倾斜布局的车体正面装甲”。

  此后,在库宾卡测试场,苏军对两辆被恢复到行驶状态的“黑豹”坦克(炮塔战术标记号分别为824号和732号)进行了实测,根据结果得出,这种德国坦克虽然重达45吨,但较宽的履带和优质的悬挂装置提供了出色的越野机动性能,而火炮和光学系统的质量确实很高。然而,苏联技术人员的结论并不都是正面的,比如,他们都以为“黑豹”坦克的动力装置和变速箱“负担过重”,已经被拉伸到了性能的极限,缺乏升级空间。

  在库宾卡,测试人员先后使用45毫米、76.2毫米、85毫米火炮和同盟国提供的6磅反坦克炮对“黑豹”实施了炮击测试,结果这些武器在正常交战距离上都无法射穿“黑豹”的正面装甲。而100毫米D10、122毫米D25T和152毫米ML20型火炮,则能够在超过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的车体和炮塔正面。

  自1944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又缴获了不少改进型的“黑豹”A型和G型坦克,其中一些也被送往库宾卡供测试之用。通过大量的射击试验,苏军逐步摸索出了在战斗中有效对抗这种德国坦克的方法。一致认为,T-34/85、T-44、IS-2和SU-100这些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和改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对“黑豹”的射击测试结果。

  虽然苏联缴获的“黑豹”坦克数量不少,但苏军在战场上用这种德国坦克的范围却并不广。1943年8月5日,在别尔戈罗德地区的交战中首次出现了苏军使用“黑豹”坦克的记录;而在当年秋天,第59独立坦克团也使用了一辆缴获的“黑豹”,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辆坦克不久后就被击毁了,因为“德国炮兵有计划地重点打击这辆坦克”。

  在短暂的使用的过程中,苏军坦克手对“黑豹”的KwK 42型75毫米火炮的火力及配套瞄准器的精度大表赞赏,因此苏军高层也开始考虑在战场上推广使用缴获的“黑豹”坦克。1944年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布指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缴获的“黑豹”,并为这种德国坦克指定了T-5的型号名。

  然而事实表明,要在战场上使用“黑豹”并不是特别容易。首先,“黑豹”坦克的75毫米火炮与红军大量缴获的德军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弹药虽然口径相同,但却并不兼容。其次,“黑豹”的发动机使用的是汽油,这对于一支以柴油为主要坦克燃料的军队而言是个烦。第三,“黑豹”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再加上零备件缺乏,使得这种坦克极易在战场上“趴窝”。喀山地区的一家工厂曾被指定为缴获“黑豹”的翻新修理厂,但该厂因为零备件短缺而很难开展工作。

  有据可查的出现在战场上的T-5坦克,也就是苏军所使用的“黑豹”,大约只有20余辆,这比一般人通常所认为的要少得多。为了表明身份,这些“黑豹”坦克的炮塔通常被涂成绿色,上面还涂有醒目的白边红星和其它战术标记。

  1944年2月,第3坦克军在日托米尔附近缴获了一辆“黑豹”坦克,这件战利品当即被送往附近的维修营进行抢修以便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第3坦克军的作战日志发出了这样的抱怨:“缴获的III号和IV号坦克经过快速维修后就可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还能够使用相对较长的时间,但‘黑豹’坦克却是一个例外。”

  另一项使用记录出现在1944年8月,第8近卫坦克军第59近卫坦克旅使用了3辆“黑豹”,当时它们在战场上与第62近卫重型坦克团的IS-2坦克一起展开行动。

  一个有意思的材料显示,配备同盟国“租借坦克”的苏军坦克部队也使用过“黑豹”坦克。1944年7月6日,第196独立坦克团缴获了一辆履带受损的“黑豹”,在修理后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辆德国坦克与该团的英制“瓦伦丁”步兵坦克一起行进了600千米。之后,在该团的“瓦伦丁”坦克遭受重大损失的同时,由于KwK 42型主炮出现故障,这辆“黑豹”也被遗弃了。而在同一时期,另一个“租借坦克”单位第511坦克团也曾使用过4辆缴获的“黑豹”坦克,具体细节不详。

  在某些情况下,通常不使用坦克的红军机械化部队也会使用缴获的坦克,包括“黑豹”在内。第51独立摩托化团就使用过两辆“黑豹”,其中一辆“黑豹”A型是该团在1944年8月于华沙普拉加区的战斗中缴获的。

  1945年3月,在匈牙利的巴拉顿湖攻势中,苏军第991炮兵团也使用过3辆“黑豹”,这些坦克与该团的16辆SU-76自行火炮一起行动。同一时期,第47集团军的第366重型(自行)火炮团也在匈牙利使用过两辆缴获的“黑豹”坦克。

  总体上,“黑豹”坦克在苏军战地指挥官们眼中是一件有问题且不受欢迎的“战利品”。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已经缴获了数量可观的“黑豹”坦克,但其中可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仍然非常稀少。1945年6月16日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当时苏军掌握了201辆需要维修的和107辆无法维修的“黑豹”,而在前线部队中正常使用的则只有6辆“黑豹”。此后,“黑豹”坦克曾短暂地被继续用于测试,再然后就完全从苏军中销声匿迹了。

  西方同盟国在战场上获得的第一件“黑豹”战利品,是1944年3月由英国军队在意大利缴获的。初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德国坦克在装甲和火力方面明显优于盟军的“谢尔曼”中型坦克和“丘吉尔”步兵坦克。“黑豹”装备德军的时间晚于“虎”式重型坦克,再加上当时盟军遇到的“黑豹”坦克数量不多,从而让英美两国的情报部门对这种坦克产生了误解,直到诺曼底登陆前夕,他们一直都误以为“黑豹”是“虎”式的替代品。

  当英军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遭遇数量有限的“黑豹”时,基于英国方面的要求,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苏联慷慨地向英国军队提供了一辆自己在库尔斯克战场缴获的“黑豹”D型坦克,经过漫长的修复和运输期,这辆炮塔战术标记号为433号的“黑豹”于1944年5月被运抵英国。

  通过安装从别的“黑豹”上拆卸而来的零件,苏联的技术人员已经使这辆“黑豹”处于可行驶状态。英国的坦克试验机构(FVPE)于6月初开始,在多塞特郡的博文顿基地对“黑豹”的机动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还用它与“丘吉尔”Mk VII型、“谢尔曼”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等一起进行了比较评估。

  之后,这辆“黑豹”的火炮和护盾被移除以进行单独评估,而车体的行驶测试,则在加上与火炮等重的钢制配重后接着来进行。英国人着重关注的是“黑豹”的机动性和悬挂装置性能,他们对此的评价是“一般”。考虑到苏联方面的评估赞扬了“黑豹”出色的悬挂和平稳的行驶性能,英国技术人员认为433号“黑豹”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其接受的修理并没有令其恢复到标准“黑豹”的水平。

  6月28日,433号“黑豹”开始接受行驶里程测试,然而它的液压系统在途中出现了故障,之后燃油系统也有了麻烦,很快就导致发动机发生了灾难性的火灾。到那时,这辆短命的“测试坦克”在英国人手中只使用了短短的15天。

  不过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英军在战场上获得了更多的“黑豹”,于是技术人员在1944年10月和11月在埃塞克斯郡的绍伯雷内斯对几辆“黑豹”G型进行了装甲与火炮测试。事实上,“黑豹”的75毫米火炮能够轻松摧毁“谢尔曼”中型坦克以及装甲更厚重的“丘吉尔”步兵坦克。

  英国人力图通过射击试验来找到击穿“黑豹”倾斜正面装甲的最佳方法,这种坦克的正面防御能力已经在战场上给盟军的装甲部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在绍伯雷内斯的测试中,“黑豹”受到了20毫米和75毫米火炮、6磅和17磅反坦克炮,以及PIAT反坦克榴弹的攻击。

  相比较而言,17磅反坦克炮是最有效的,其发射的脱壳穿甲弹能够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黑豹”的正面装甲,而在使用被帽穿甲弹时的击穿距离则可以缩短至800米。其它武器则较多是从侧面和后部击穿“黑豹”的装甲,假如击中火炮护盾的炮弹正好偏转到驾驶室的顶部,则也可以幸运地摧毁“黑豹”。

  17磅炮在测试中的表现鼓舞了英国人,正是在1944年中期,这种火炮开始被大量作为英军主战车辆的主要武器使用,M10C坦克歼击车、基于“谢尔曼”而来的“萤火虫”坦克和不太成功的“挑战者”A30巡洋坦克都是以17磅炮为主要武器的,不过这些战车在灵活性和防护性上都无法和“黑豹”相提并论。

  英军及英联邦部队在意大利和西北欧缴获的“黑豹”坦克总数并不明确,而有确切记录由英军在战场上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黑豹”,则只有两辆,它们分别出现在意大利和西北欧战场。有意思的是,与1944年夏天英国技术人员对433号“黑豹”做出了“一般”的评价不同,1944年秋季和1945年春季在战斗中使用了“黑豹”的英军坦克手对这种德国坦克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4年10月22日,在意大利战场上向萨维奥河推进的过程中,加拿大第1步兵师第2步兵旅的瑟福斯高地团A连在一场战斗中击毁了几辆“黑豹”和自行火炮,通过集中使用几辆“黑豹”上可用的部件,加拿大人成功地将其中一辆“黑豹”投入了使用,并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逃兵”。这辆“坦克”主要被加拿大士兵当作远程精确火力点使用,曾在11月发炮摧毁了一处德军的观察哨。

  在与英军第21坦克旅第145营相遇后,瑟福斯高地团A连便把“逃兵”当作礼物赠送给了英国人。这辆“黑豹”坦克此后一直随第145营行动,在该营于1945年初解散后又被运回英国作为测试车辆。

  英军所使用的另一辆“黑豹”是在1944年深秋由第6近卫坦克旅的冷溪近卫团第4营在荷兰奥弗隆镇缴获的,这辆坦克原属于德军第107装甲旅第2营。在经过彻底检查和喷涂了英国坦克的卡其色后,这辆坦克被命名为“布谷鸟”,同时,坦克手还为它涂上了醒目的白色五角星图案,以防盟军的空袭。

  11月的最后一周,冷溪营在北布拉班特-林堡边境攻击德军据守的盖杰斯特伦城堡时,首次使用了自己的“黑豹”坦克。城堡内的守卫者是一群来自瓦尔特战斗群的伞兵,冷溪营在战斗中出动了不相同的型号的“丘吉尔”步兵坦克,但无论是6磅炮还是75毫米火炮对建筑物的轰击效果都不佳。

  轮到“布谷鸟”上阵了,它的75毫米长身管火炮展现了精准的打击特性,有一发高爆弹在穿过城堡的窗户后落入室内爆炸,给德国伞兵造成了重创,英军随即攻陷了盖杰斯特伦城堡。经过城堡一战,“布谷鸟”在英军部队中声誉鹊起。

  第6近卫坦克旅的下一次行动是1945年1月下旬的“山鸡”行动,当时英军部队向鲁尔蒙-西塔德-海因斯堡地区发动了攻击,以确保鲁尔河以东地区的安全。冷溪营的“黑豹”坦克和“丘吉尔”坦克都投入了行动,该营的日志指出:与“丘吉尔”坦克相比,“布谷鸟”在冰冻道路上的行驶表现更加稳定。

  虽然表现出色,但是坦克的机械故障毕竟是无法长时期避免的,到了1945年2月22日,“布谷鸟”因燃油泵故障而在克莱夫以东地区瘫痪。由于没有可用的零备件,冷溪营只能遗弃了这辆他们喜爱的“黑豹”坦克。

  除了“逃兵”和“布谷鸟”,有研究者认为,英军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还使用过另外一辆“黑豹”A型坦克,不过不是用于作战,而是当作高级军官的乘用车辆服务,据称第8集团军司令奥利弗·利斯爵士也曾坐过这辆“黑豹”,不过这一说法缺乏明确的佐证。

  德国投降后,英国人对于“黑豹”坦克仍然孜孜以求,于是出现了外国使用“黑豹”故事中最不寻常的篇章。按照英国占领军的要求,一家德国工厂在战后又新制造了9辆“黑豹”坦克和12辆“猎豹”坦克歼击车供英军测试评估。

  这些全新制造的战车是在英国皇家工兵部队的哈德洛上尉等人的监督下,由汉诺威工业机械制造厂的德国工人打造出来的。新制造的“黑豹”与“猎豹”自1945年8月到1946年初陆续完成,交付英军使用。

  汉诺威的这家工厂在战争期间就曾负责制造“黑豹”G型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因此英国人交代的任务能算得上是该厂的老本行,不过在战争刚结束的满目疮痍中,要让工厂的坦克生产线重新开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英国占领军先是通过地方当局召集了工厂的熟练工人,向他们支付了必要的费用,由他们和英国工兵一起清理遭受空袭破坏的厂区,并修复受损的机器。然后,在哈德洛上尉的管理团队的监督下,工人们开始依据他们在战时积累的生产经验来打造新的“黑豹”和“猎豹”。

  汉诺威工厂自身就储存有一些钢板预制件以及车身组件,再加上经由工头和资深工匠努力、从别处搞来的零部件,才能够打造出完整的“黑豹”和“猎豹”车体。哈德洛后来回忆说,这些战车的制造工作是在没有技术蓝图或指导手册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充分证明了这些德国工人的熟练程度。

  为这些战车搞到配套的火炮也是件麻烦事,起初这9辆“黑豹”都是没安装炮塔的半成品。后来,英国人想办法搞到了炮塔和75毫米火炮,据称所有的“黑豹”和“猎豹”最终都达到了作战标准。1946年春季,部分“黑豹”和“猎豹”被送回英国来测试,其余战车则提供给了驻扎在德国的英军部队。

  对这些战后出厂的“黑豹”的评测表明,这种坦克的机械装置确实存在隐患,这一结论与战时英国人对433号“黑豹”的评价如出一辙。而很快地,由于发生了发动机起火、刹车失灵和转向机构故障等问题,送回英国的几辆“黑豹”坦克变得没办法使用了,“猎豹”坦克歼击车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国人的这次努力最终以徒劳无功告终,总结报告简洁地写道:“由于‘黑豹’和‘猎豹’的机械装置不太可靠,未能实施足以准确呈现这些战车性能的测试。”

  前面说过,美国陆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判断“黑豹”是类似“虎”式这样昂贵而稀少的重型坦克,然而在诺曼底,他们吃惊地发现德军把“黑豹”坦克作为整个装甲师的主要装备,这种坦克其实就是旨在取代IV号坦克的一种标准中型坦克。这样一来,美国人便加大了对缴获“黑豹”的测试力度,以找出有效应对这种德国坦克的办法来。

  美国军队在登陆法国后的第一个月内缴获了数辆“黑豹”,到了7月10日,技术人员在巴勒鲁瓦地区对“黑豹”展开了正式的射击测试,以确定几种美国现役武器以及英国17磅反坦克炮对“黑豹”坦克的杀伤能力。事实上,“黑豹”的正面装甲极难穿透,这让美国人再次大吃一惊。

  尚在诺曼底登陆之前的1944年5月23日,美军就曾经在英国的绍伯雷内斯使用自己的75毫米、76毫米和90毫米火炮以及3英寸火炮进行了威力测试,当时使用的靶子是一系列钢板,其中就包括模拟“黑豹”坦克正面装甲的钢板。新型的76毫米M1A1火炮和3英寸火炮的穿甲性能令人满意,这让美国人产生了错误的安全感。而实际上,在那次试验中使用的钢板硬度与“黑豹”坦克实际使用的装甲板是不同的。

  在7月10日的测试几乎推翻了5月23日测试的乐观结果之后,美军第1集团军在7月12日至30日期间在伊西尼又进行了一系列以火炮反坦克的射击试验。结果同样令人失望,只有90毫米M1A1火炮发射的M77型穿甲弹是比较有效的。根据结果得出,美军大量装备的76毫米火炮和3英寸火炮只能在“危险的近距离”上击穿“黑豹”的正面装甲。在美军内部,由“黑豹”坦克引发的威胁警报进一步升级了。

  8月20日和21日,第12集团军在伊西尼进行了射击试验。这一次,测试者使用3辆“黑豹”为标靶,评估了美国76毫米火炮发射被帽穿甲弹和高速穿甲曳光弹以及英国17磅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的效果。即使射击距离近至200米,76毫米火炮射出的炮弹也没办法做到每发有效,而且大多数炮弹都在击中“黑豹”车体正面后发生了偏转。而17磅炮的射击精度虽然远低于美国同类型火炮,但是对于“黑豹”装甲的侵彻力要好得多。

  不过更多的测试表明,76毫米火炮在发射次口径高速穿甲弹时,可以在500米以下的距离上击穿“黑豹”的正面装甲。这一重大发现使得美军后勤部门向诺曼底的作战部队紧急调运了1000发76毫米口径T4型高速穿甲弹。到了1944年9月,当更多的这类弹药被送抵前线坦克歼击车投入战场后,美军才算是能够有效打击德军的“黑豹”坦克群了。

  美军前线作战部队的报告,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在战场上挫败“黑豹”的。第628坦克歼击营的一辆M36坦克歼击车,于1944年12月8日连续8次发炮命中一辆“黑豹”,将其彻底摧毁,该营的报告总结相关经验道:“在合适的角度下,90毫米火炮能够在1000码(914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国的V号坦克。如果角度不理想,则弹药有几率发生偏转,然而假如瞄准到位,则弹药即便在炮塔附近发生偏转,其撞击也足以令V号坦克的炮塔无法有效转动。”

  在战场上缴获了更多的“黑豹”坦克之后,美军对步兵所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也进行了针对性测试。第776坦克歼击营在沙尔巴赫地区进行的测试证明,57毫米M1型火炮(英国6磅反坦克炮的美国生产型号)能够在300米距离上击穿“黑豹”的侧面装甲,也能够重创“黑豹”的悬挂装置和履带;在配用合适弹药的情况下,这种反坦克炮在500米距离上也可以有效打击“黑豹”坦克;如果距离更远,则难以取得什么成效。

  在另一次测试中,第776坦克歼击营使用了美军士兵普遍的使用的57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也就是著名的“巴祖卡”。这次测评就是想要找出这种美军标准步兵反坦克武器与“黑豹”坦克交战的最佳方式。

  第776营的报告说明,“巴祖卡”可以击穿“黑豹”的炮塔侧面和车体后部,不过坦克后部突出的排气装置、储物箱和配件等都可能使火箭弹过早引爆。至于“黑豹”采用的负重轮和坚固的履带,两者都可能因“巴祖卡”的攻击而受损,但不会损坏到令坦克完全没有办法行动的程度。这份报告“不建议”使用“巴祖卡”正面攻击“黑豹”,在几次射击尝试中,“黑豹”的倾斜正面装甲都把火箭弹弹飞了。

  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军队已经掌握了大量缴获的德国坦克和装甲车,这些战车被集中存储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车辆堆积场里。其中一些仍处于作战状态的“黑豹”坦克被运回美国,送往阿伯丁试验场做综合评估。

  美军的档案材料表明,他们还获得了很独特的“黑豹”坦克。其中之一是德国于1943年开始研究的“黑豹”D型的改进型号,即“黑豹”II的原型车。这辆尚未完工的原型车采用低碳钢打造,其悬挂装置和负重轮采用了“虎王”重型坦克的部件,车体正面和侧面的装甲厚度较普通的“黑豹”坦克明显增加。

  另一种实验性的坦克原型车被称作“黑豹”F型,它的特点是采用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窄炮塔,安装一门KwK 44型75毫米主炮,这是此前“黑豹”所用的KwK 42型主炮的改进款,后膛重新设计、具有更小的后坐力。设计窄炮塔的初衷是降造成本和提高生产速度,反映了二战末期德军作战车辆不足的现实。

  法国战败后,法国的抵抗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诺曼底战役之后,法国内地军(FFI)甚至拥了自己的“黑豹”坦克。当然了,抵抗组织自身并没有修理坦克的能力,因此内地军是从敌人遗落在法国乡村的坦克中,选择那些损伤较轻或者可以直接用的。

  由盖伊·贝斯尼尔上尉指挥的内地军第1机动侦察大队,就使用了两辆“黑豹”。贝斯尼尔在1940年的夏天曾是法军中的一名坦克排长,拥有装甲战斗的经验。第1机动侦察大队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轻武器,是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武器的大杂烩,贝斯尼尔一直想要坦克,他在1944年12月了却了这桩心愿。

  当时,贝斯尼尔组建了一支由具备机械知识的战士和愿意与抵抗组织合作的德军战俘组成的团队,在白雪皑皑的诺曼底大区找寻能用的装甲车,到月底的时候,第1大队不仅使用上了一辆“黑豹”A型和一辆“黑豹”G型坦克,而且还掌握了11辆IV号坦克、两辆III号突击炮和一辆IV号坦克歼击车,更不可思议的是一辆状态不错的“虎”式重型坦克!

  鉴于“虎”式和“黑豹”坦克在机械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贝斯尼尔的第1大队能够让这几辆坦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而有材料表明,当内地军的这支部队从诺曼底向法国西南部的罗扬地区开进时,其“黑豹”坦克在条件严苛的冬季环境中无故障地行进了至少300千米,别的坦克也大都处于可用状态。

  1945年3月初,第1大队被命名为贝斯尼尔独立装甲中队,两周后的3月15日,这支部队的坦克首次参加了战斗。其中一辆昵称为“多芬”的“黑豹”坦克在3500米距离上发炮,准确击毁了德军的一处炮兵观察阵地。之后,这辆“多芬”又引领着内地军的战士进入了获得解放的罗扬。当然,尽管贝斯尼尔渴望用自己的坦克与德国坦克展开决斗,但他并没获得这样的机会,因为当地德国部队的手里几乎已无坦克了。

  当战争在几个月后结束时,贝斯尼尔的两辆“黑豹”仍然状况良好,它们在战后一度加入法国军队服役,后来被列为库存军需物资。

  抵抗组织之外,二战中法国的“主流”抗德力量是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自由法国。1943年3月,自由法国军队在意大利第一次缴获了“黑豹”坦克,这种德国坦克的品质当时就给法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高乐的军队主要装备美国武器,1944年8月下旬巴黎解放之后,法国人希望可以尽可能用本国的武器武装自己,于是一些战前的法国武器恢复了有限的生产。然而,法国的坦克生产设施已经严重受损,短时间之内没办法恢复投产,这一因素再加上法国人战时对“黑豹”坦克的印象,使得法国人开始搜罗散落在国内各处的“黑豹”,打算把这种德国坦克作为法国军队在战后一段时期内的制式装备。

  德国投降后,法军最高司令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在近期集中使用德国装备、以等待法国自己的国防工业重建到位的政策,这被称为“D计划”。根据这项政策,法国将成为二战结束后唯一把“黑豹”坦克作为制式装备的欧洲国家。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战后的法国土地上到处都是废弃的德军武器,据称仅在洛林一地就有数百辆“黑豹”坦克,其中有不少被法国陆军评估为可以修复到可用状态。但是,法国准备大规模列装“黑豹”坦克的“D计划”,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阻碍,那就是来自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SHAEF)的反对意见。

  那时,盟军最高司令部和法国政府及军队领导层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了。1945年6月14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就做出决定,除了供美国和英国研究的少数坦克外,将集中销毁缴获的大量德国坦克,这被解读为是要与法国人的“D计划”唱对台戏。

  由于法国境内的大多数缴获车辆堆放场都处于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控制之下,6月14日的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法国军队大量获得“黑豹”坦克的可能性。结果,和法军此前预期的数百辆“黑豹”坦克不同,法国的技术人员最终只找到了41辆完好无损或者受损轻微的“黑豹”。

  当然,法国人还获得了更多受损严重的“黑豹”,在法国获得解放后百废待兴的条件下,要想修复这些“黑豹”坦克以供法军使用被证明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从1945年底到1950年间,这样修复完成的“黑豹”简直屈指可数,有人形容“这是一个痛苦而缓慢的过程”。

  1949年8月5日,一个技术委员会向法国陆军部提交报告称,在新的坦克能够装备部队之前,“黑豹”坦克只能勉强用作训练车辆。法军的“黑豹”在1952年走到了机械生命的尽头,那时法军开始接收M26“潘兴”坦克和M47“巴顿”坦克,“黑豹”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在法军所使用的“黑豹”之中,至少有一辆被完好保存至今——它是索缪尔战车博物馆里的珍贵藏品。

  法国在二战结束后决定大量采用德国坦克一事,被有的历史学家看作是“不失法式浪漫元素的一厢情愿”,但实际上,此举反映出的是一个劫后重生的国家决心在国防事务中不受美国控制的意愿,正如同一时期法国采取的其它政策所表明的那样。

  战时另一个使用过“黑豹”坦克的国家是在二战中第一个沦亡的国家波兰。波兰人使用“黑豹”的故事与华沙起义的悲壮史诗紧密相关。在这次大起义期间,抵抗者使用了两辆缴获的“黑豹”坦克来对抗这场起义的德国军队。

  1944年8月1日清晨,波兰国民军对华沙的德国驻军发动了袭击,二战中最残酷的巷战之一开始了。当时,驻扎在华沙西郊的德军第19装甲师第27装甲团刚刚换装了一批“黑豹”G型坦克,起义爆发次日,当该团的3辆“黑豹”进入华沙主城区时,在奥科波瓦街遭到了伏击。

  看到了驶向犹太公墓的“黑豹”时,国民军中的拉多斯瓦夫抵抗大队对德国坦克发动了攻击,其中一辆“黑豹”很快就被燃烧瓶点燃。第二辆坦克转入米雷基戈街,在那里又被密集的手榴弹击中,为了躲避火力,这辆“黑豹”撞上了一所房子然后被卡住了。

  第三辆“黑豹”,也就是队列中的最后一辆,被它的坦克手遗弃在了奥科波瓦街,它几乎是完好无损地落入了起义者的手中。大约48小时之后,第二和第三辆“黑豹”坦克在国民军的阵营中重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撞进房子的那辆“黑豹”通过拆除住宅才得以“解困”,它被命名为“费莱克”。

  一名曾受雇于德国坦克维修厂的波兰机械师修理了第三辆坦克的燃油泵,这辆“黑豹”被命名为“普德尔”,以纪念刚牺牲的一位,不过这辆坦克的坦克手则管它叫“玛格达”——这辆坦克主要是以这个昵称载入史册的。

  8月5日,“玛格达”和“费莱克”投入战斗,分别参与了起义者对圣索非亚医院、警察学院和一座集中营的攻击。“玛格达”有效地支援了攻击集中营的国民军分队,被关押在那里的约350人重获自由。“费莱克”在警察学院的行动并不顺利,攻击者遭受了重大伤亡,不过他们最终拿下了警察学院。

  三天后,起义者的两辆“黑豹”再次采取行动,在卡罗尔科瓦街与德军交战。在这次街巷战中,“玛格达”受到数辆IV号坦克歼击车的围攻,车体部分受损,不过影响不大。这辆坦克在8月10日出现在圣卡罗尔·博罗梅乌什教堂周围,发炮击毁了那里的两辆德国装甲车。

  同一天,“费莱克”因为严重的机械问题而无法动弹,起义者只得将其弹药转移到“玛格达”上,然后炸毁了“费莱克”。不过,“玛格达”也只比“费莱克”多坚持了一天,在8月11日的战斗中,这辆“黑豹”坦克再次被德军的火力击中,就此退出了战斗。

  除了这两辆“黑豹”,国民军在华沙城中还曾缴获和使用过一辆IV号坦克和几辆装甲车,人们不应该忘记,起义者是在专业操作知识有限、没有一点补给、只有少量弹药的情况下使用这一些战车与敌人战斗的。

  在那些德国的对手缴获使用“黑豹”的同时,德国在二战时期的盟友也有用这种坦克的记录。

  在轴心国阵营中,意大利是第一个表示有兴趣使用“黑豹”坦克的国家,考虑到意大利自行设计的中型坦克质量并不过硬,他们有这样的诉求并不奇怪。1943年2月,在获得德国方面的授权许可后,意大利菲亚特-安萨尔多公司开工打造了一辆当地版本的“黑豹”,此举旨在为本国工业的新型坦克开发积累经验,不过直到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时,基于“黑豹”的新型坦克项目尚处于规划和论证阶段。

  日本对德国坦克也有浓厚的兴趣,其在1943年4月就向德国申请了“黑豹”坦克的生产许可证,并在次月支付了购买数辆“黑豹”成品的费用,以便在日本展开批量仿制。然而,德国和日本之间路远迢迢,通过海运向日本交付“黑豹”的行动最终归于失败。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随后还向日本退还了全部费用。

  真正在战场上使用过“黑豹”的唯一一支德国友军是匈牙利军队。1943年初,来自匈牙利军事技术研究所的专家首次在库默斯道夫参观了“黑豹”的原型车,匈牙利的第1和第2装甲师急需合适的坦克,而他们自己开发的“突朗”中型坦克已经过时,匈牙利人希望获得足够数量的“黑豹”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

  在经过多轮蹉商后,匈牙利终于在1944年7月获得了5辆“黑豹”,这些坦克连同一批IV号中型坦克都被送到了当时在加利西亚作战的匈牙利第2装甲师的手中,“黑豹”坦克被分配到该师第3坦克营的第1连。

  当年9月15日,以“黑豹”打头的第3坦克营在托尔达对苏军发动了反击,战斗进行到22日,“黑豹”坦克击败了一个苏军的坦克营,但同时也有一辆“黑豹”在战斗中被击毁,另外两辆发生机械故障。到了24日,第3坦克营仅剩的两辆“黑豹”与若干辆IV号及“突朗”坦克一道突围,于26日逃离了彼得拉克山谷。这次交战结束后,第3坦克营提交的战报称“黑豹”共在托尔达地区摧毁了11辆敌方坦克和17门反坦克炮。

  同年晚些时候,德国向匈牙利交付了第二批“黑豹”,数量可能为10~12辆。不过时至1944年12月初,第2装甲师只有4辆“黑豹”可用。1945年1月,一批匈牙利坦克手被送往德国接受“黑豹”坦克的训练,看起来德国有一定的概率会向匈牙利提供更多的“黑豹”,但随着轴心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这些坦克手很快就返回了匈牙利,一辆“黑豹”也没有带回。

  战争结束后,有一个欧洲国家掌握了数量可观的“黑豹”,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有数百辆不同程度受损的“黑豹”分布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上,其中约60辆被认为是可以修复的。从1946年到1947年,50多辆“黑豹”坦克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装备,其中一小部分被用作坦克学校的训练用车。

  捷克斯洛伐克拥有著名的斯柯达军工厂,因此对“黑豹”进行修理和改造都是可能的。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总参谋部在战后初期就提出了将“黑豹”坦克改为自行火炮的设想,希望让“黑豹”底盘搭载88毫米反坦克炮、105毫米榴弹炮或者305毫米重炮。

  斯柯达承担了大部分的设计工作,该厂从军方获得了一辆“黑豹”D型坦克,基于实车展开了自行火炮的图纸设计。到1947年7月,斯柯达已完成了两种自行火炮的配置设计,其中一种使用的是同样缴获自德国的105毫米榴弹炮,但这两种方案都只停留于图纸阶段。

  稍晚的时候,斯柯达又提出了第三种自行火炮方案,这次是对“黑豹”的底盘进行大幅改装,以便装载一门B20型305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该方案被命名为“TShM-黑豹”自行火炮。设计师拆除了坦克车体的侧面装甲,以控制自行火炮的总重量,而305毫米弹药则存放于发动机盖板上方的特制平台中。但是与那两种较轻型的自行火炮一样,“TShM-黑豹”同样没能进入批量生产。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黑豹”坦克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在1948年10月决定对其中的40辆坦克来维护与升级,改造为T-42/75型重型坦克,另外14辆则改造为T-42型坦克救援车。自1949年1月起,斯柯达工厂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是由于零部件短缺,工程的进展并不顺利。到1950年,军方同意缩小工程规模,仅要求接收32辆T-42/75坦克和12辆T-42坦克救援车。所有的T-42/75坦克最终都交付给了驻斯特拉希策的第1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团,该团同时装备着苏制的IS-2重型坦克和ISU-152自行火炮。

  当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厂开始生产T-34/85中型坦克后,15辆车况较好的T-42/75坦克在1955年被改装成了无武装的装甲救援车,其余坦克则被报废。这批救援车在1959年退役,这才为捷克斯洛伐克使用“黑豹”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罗马尼亚在二战期间曾是德国的另一个盟国,罗马尼亚军方和匈牙利军队一样,希望从德国获得“黑豹”,然而在此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之前,罗马尼亚就“变节”了——在苏联红军大兵压境之际,宣布对德国反戈一击。

  尽管罗马尼亚从来就没从德国获得过“黑豹”,但却从苏联分配的战利品中获得了这种德国坦克。1945年1月15日,罗马尼亚第1装甲旅的第1和第2装甲团都装备了缴获的IV号坦克和“黑豹”坦克,并按照苏军的风格将它们命名为T-4和T-5坦克。没有记录表明罗马尼亚的T-5曾在战场上与德军的坦克交战。

  战争结束后,苏军又把一批“黑豹”坦克转交给了罗马尼亚军队,这些坦克装备了罗军第1装甲旅的一个重型坦克连。第1装甲旅于1947年解散,其部队被重组为“图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德布雷因”装甲师和“霍雷阿·克里桑”机械化师,两支部队都使用了“黑豹”。1949年5月1日,这两个师合组为一个机械化军,在50年代初期装备了清一色的苏制坦克和装甲车,T-5坦克被作为预备物资送入仓库,后于1955年报废。

  罗马尼亚南边的邻居保加利亚也使用过“黑豹”坦克。1945年初,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第1坦克营成立,配合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作战,这个坦克营的装备全都是苏联方面提供的缴获的德国装备。3月17日,该营的重型坦克连接收了第一辆“黑豹”坦克,到4月中旬一共装备了15辆“黑豹”。保加利亚坦克手们在苏联教官的监督下展开了训练,不过训练尚未结束,战争就已结束了。

  根据1946年3月1日的统计,其时第1坦克营中仍有15辆“黑豹”在役,不过车况似乎普遍不佳。此后,这些德国坦克一直被保存在保加利亚的军需仓库中,直到50年代中期报废。

  还有一个北欧国家也和“黑豹”坦克有所渊源,这就是在二战时期保持中立的瑞典。瑞典人在战时就向德国表达过采购“黑豹”的兴趣,不过直到德国投降后,瑞典才成功地从法国政府那里获得了“黑豹”。1946年年中,一个瑞典代表团前往法国,在萨托利检查了几辆“黑豹”坦克,并选择了其中一辆“黑豹”A型运回瑞典。在经过长期的技术评估后,这辆坦克被存入了瑞典陆军的军需仓库。1960年,它又被瑞典方面转赠给西德政府,至今仍是明斯特的德国联邦国防军装甲部队学校的一件重要收藏品。

  据荔枝新闻6月13日报道,5月22日下午5点40分左右,马女士在杭州万象城购物后于停车场遭陌生男子持刀挟持。随后,嫌疑人让马女士交停车费并离开商场,马女士趁对方不注意,向男友发送求救信息,他通过家中电脑找到了女友手机的定位,警方根据张先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现场。

  伊朗称击中以色列150个目标,以色列国防部大楼被导弹击中。哈梅内伊:报复已开始,绝不让以色列政权全身而退。(剪辑:辛乐)

  为什么买亚洲龙更推荐入手2.0双擎版#一汽丰田 #亚洲龙 #一汽丰田行业先启时光焕新计划

  一老板为女儿举办婚宴,252桌花50万嫌贵拒付款 采购商回应(九派新闻)

  突发!以色列国防部总部被炸,以方:与伊朗政权处于“战争状态”!15分钟内3次导弹齐射,伊朗再出手,“正在计划打击美军基地”

  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伊朗在大约15分钟内向以色列进行了3次导弹齐射,以军在以色列中部和北部地区进行了数十次拦截,以色列大片地区都听到了爆炸声。

  据伊朗媒体消息,以色列在德黑兰发动的袭击已造成329人受伤,78人丧生。当天以色列空军对伊朗境内的目标实施了至少5轮的空袭,总计发动了数百次的打击,至少有20名伊朗高级指挥官和6名核科学家在袭击中身亡。

  “没想到只是把鱼清洗了一下,竟让我爸躺进了ICU。”当天傍晚,王大爷的右手开始红肿疼痛,症状急速恶化,右手肿胀蔓延至前臂,皮肤发紫,老人赶紧给儿子打了电话,家属将其送往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

  种了5年才发现!花钱也买不到的柠檬“爆果法”! 种了5年才发现!花钱也买不到的柠檬“爆果法”!#三农 #柠檬

  其实,减肥不一定非要靠高强度运动和节食,生活中常见的山楂,搭配上一物,用保温杯泡着喝,就能帮你消食消脂,悄悄让肚子小一圈!制作山楂荷叶茶格外的简单,在家就能轻松搞定:准备山楂干 5 - 8 片、干荷叶 3 - 5 克。

上一篇:陶瓷行业新神器!山东新强强专利辊道输送设备解放车间空间

下一篇:2025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企业排名(附榜单)